重盐碱地原土绿化一直是世界性难题,被视为“绿化禁区”。学院以国家级人才称号教师、省林业科技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丁世民教授牵头组建的科技服务团队,聚焦重盐碱地植物选育与技术推广,形成“产、学、研、用、推”一体化新模式,为解决盐碱地原土绿化进行了有效探索。
一、从改良盐碱地到适应盐碱地,遴选优良耐盐碱植物品种
团队结合盐碱地特点,变“改良”为“适应”,开展耐盐碱植物选育工作。一是强化优良品种引入,从美国引进优质耐盐碱园林植物品种35个、国内抗盐碱品种11个,搜集乡土耐盐碱地被植物53个。二是加大本土资源圃建设,在青州市谭坊镇建设资源圃200亩,其中保存圃40亩,繁殖圃160亩。在潍坊滨海区央子镇建设资源圃260亩,其中保存圃60亩,繁殖圃200亩。三是加大选育力度,“赋分”筛选,按照得分高低筛选出北美豆梨、紫秋白蜡、中华金叶榆、银槭(OR种源)、“芳青”玫瑰等20个优良品种和27个乡土耐盐碱优质地被植物品种。
二、构建离体快繁技术体系,打通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开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
运用离体快繁技术,对红叶椿、金叶榆等10余种优选植物进行繁育体系研究,明确了外植体灭菌、生根、增芽、培养、炼苗栽培等系列技术参数及栽培规程,填补了部分优良耐盐碱植物品种离体快繁研发领域的空白,有效缩短了优良苗木生产周期,降低了生产成本,为耐盐碱苗木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。
三、坚持校企合作、产教深度融合,打造成果转化推广新样板
以促进成果产业化开发为目标,发挥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平台作用,实现成果有效转化。企业全程参与文冠果、耐盐碱玫瑰等品种的研究、推广研发全过程。团队与山东沃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,培育文冠果植物新品种,指导公司建设文冠果繁育、推广基地1000余亩;与山东元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,联合开展耐盐碱玫瑰种植与产业化开发,在全国推广10万亩,开发的玫瑰茶等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。
团队在耐盐碱植物选育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,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、实用新型专利10项,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2项、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、潍坊市科技进步奖2项,申请国家级植物新品种1个、审定省级植物良种10个、制定育苗规程1项,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科研效益;将繁育得到的各类优质种苗进行产业化生产模式示范,在青州、滨海等多地建成示范基地,辐射带动周边地区,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为乡村振兴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。